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

機王鏡王 【沒有D300的日子 五】



當我在DCHOME的NIKON區尋找點樣用好D300時,
又真係找到一些沒有想過的用法,
例如:怎樣的設定達到最快反應的51點追焦。
唔用電池座也可以達到每秒8格。

同時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
NIKON區人覺得CANON唔夠好,
Canon區就話紅圈白鏡才是鏡頭皇者。
各有各話。

#1 Nikon 17-35 在 Canon 5DII
這個C/N Mix感覺如何?



可能大家俾左好多錢才擁有一台相機/鏡頭,
如果機/鏡唔夠好,
咪好似好傻。
在討論區常見網友留言,
用了貴器材,
但照片沒有特別,
在這些討論區就被人笑虐
"買器材送技術"

看罷也覺得幾難為這些新影友,
在攝影上每個人也需要學習階段
何須挖苦相迫。


雖然canon和nikon的相機我用得不多,
Nikon有D80/D300/D700,
Canon有350D/5DII
感覺上Nikon的機身操控方面較強。
而canon的高像素和運用方便性很吸引
但是2家也會留有一手給他們頂級產品(1Ds或D3系)
真係各有各好,
各有各強。
再看看用nikon/canon的朋友,
他們的照片又影得好靚,
高解像,發色濃,
這2年大廠產品看來越來越相近,
誰是相機林第一還是留待測試人員驗証。

在鏡頭方便,
在網上看到Zeiss也有鏡頭可用在Nikon機上。
心思思入左枝macro 50mm。

#2 Zeiss MP 50 (解像度一點也不賴)



睇睇下又覺得旋轉散景幾得意
見平平地又買左枝biotar 58mm改落nikon拍照。
影花花/紅葉,自己偏好旋轉散景。

#3 小花




#4 紅葉



這樣便開始走上了把玩舊鏡頭拍照。

有些影友不單止欣賞鏡頭的解像力,
還會看重鏡頭的造工,
如德國Voigtlander DKL series,
鏡頭上手好像是工藝品一樣。。
#5 Voigtlander Bessamatic & 50mm lens



#6 金屬鏡身,造工漂亮。



#7 Septon 色濃,富立體感 (
順德清暉園)



有段時間看過有些前輩,

把玩一些已退役舊電影鏡頭,
把它們重回拍攝的崗位。
其中,台灣JT大大的post影響了很多中港台影友。
他們發掘每一枝鏡頭的特性,
欣賞鏡頭解象度,
注重散景,
調子和發色層次等等。
所拍的相片跟
 今天nikon/canon/leica/zeiss現代鏡很不一樣。


自己玩唔起ACDK鏡頭,
唯有用手上的舊鏡學效怎樣影散景
那時我的卜充斥著注重散景照片,
影相成日係波波散,旋轉散,
無散不歡。
大家應該會睇到暈,睇到悶。

諗番起真係未有功夫用散景協助構圖,
不過把玩的過程也算是種享受。

#8 波波鏡波波散,影花還是樹



#9 Tarmon 350 反射鏡



油畫般散景

#10 Cooke Telekinic c-mount



#11 Dallmeyer Super Six Projection Lens



這個嘗試不同鏡頭過程,
反而會多點留意每一件器材的特性,
怎樣去發揮器材的長處,
同時避開器材短處
老鏡最常見問題是怕雜光而容易FOG,
便加添長hood,和留意鏡頭入光的環境。
迫使在拍照時更注重曝光,
怎樣用光來強調主體。

#12 英國Cooke Telekinic,色彩還原和通透感不俗。
 Harry Potter 電影系列也是Cooke產品拍攝。



#13 影友因這枝鏡,賣D300上D3


(這枝鏡也有缺點,有興趣猜猜?)

兜兜轉轉玩了3年,
機王、鏡王仍在世,
不過對我來說是一件藝術品、拍攝工具,
攝影只是一個興趣,
相機和鏡頭是好玩的玩具
玩具沒有最好,
只有好玩和不好玩

<< D300己經出院 - 全篇完>>


慢半拍的VR 【沒有D300的日子 四】



科技為相機使用上帶來的方便,
80年代的自動對焦(AF)
00年代鏡頭防手震(IS/VR)
方便下忘卻一些傳統拍攝的技巧:
AF令拍友忘記對焦可用超焦距控制所需景深。
VR/IS令人忘記安全快門練習。

個人一路以來幾鍾意VR/IS,
因為可以手持去拍慢快門,
仍可有清晰影像,
方便又好用。

同樣,VR有好也有壞。
如nikon 70-200VR 在說明書描述,
若用腳架拍攝,最好把VR關閉,
我卻會忘記。
另外,鏡頭測試報告也指出,
VR會降低影像質素,
所以提議在無需要時便關上VR,
來達到最佳影像質素。

對我最大影響的一次,
便是用D80配70-200VR在長洲影飄色。
記得當時用70-200VR,。

快門總是慢半拍才釋放,
可飄色是向著我移動,
慢半拍所致,
焦點便落在後方,
變成主角不清。

當時邊影邊想,
oh... 莫非VR拖慢了快門釋放。
試試關掉了VR
相機果然變回生生猛猛。

之後換了D300,
問題也擱置一邊沒有再理會,
因為已習慣了拍移動物件時把VR關上。
不過我相信新產品一定會決定這些問題。

自此後,也多留意說明書,
和問問朋友的意見,
怎樣使用新feature在不同的場景中發揮。
並熟習手上的器材所帶來的便利。

以鏡來說 70-200VR
影像質素也算不俗,
而且變焦配VR真是幾方便,
當然也有她的缺點:
如70mm段影無限遠會有少許黑角
高光位容易OVER。

這些小問題在使用上就下佢,
在拍照上她仍是一枝好洗好用的變焦鏡。
現在市場上有更好的產品,
如AF-S 80-200(小黑四) 及
70-200 VR2(小黑六)
不過都係唔換啦,
把玩和欣賞不同
器材味道更合我口味

產量小資料
小黑四 : 1998-2003 : ~61,000支
小黑五 : 2003-2009 : ~270,000支
小黑六 : 2009-> : ~100,000支
以小黑六2年多產量,
每枝賣HKD18,000計,
已是港元18億
business夠大嗎?

70-200 VR 拍照片

#1 長洲飄色


#2 上高地 (Japan)


#3 白骨溫泉 (Japan)


#4 楊朔興坪 (China)


#5 Harrogate (England)


#6 Cambridge (England)


#7 喀拉峻草原 - 新彊


#8 夏爾希里 - 新彊


#9 賽里木湖 - 新彊


#10 梅里外轉經 - Tibet



#11 二道海 - 四川



#11 Telc - Czech

<<完>>




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

不想後制 【沒有D300的日子 三】



其實我也很討厭後製,
因為費時用神,執完的相可能仲差過未執。
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
上回談及轉用D300後覺得色彩好淡,
顏色有點灰,

上網找找,又請教癡叻,有少少結論
1. 睇癡叻的相,D40時好鮮明,D300時顏色一樣咁靚,但相片的細節部份更多。
2. 聽說D300的設定contrast和色彩較淡,預留較多空間作後製。


為了對付淡色,改用"鮮艷"和後來的"風景"模式拍照,因為contrast和色彩設定提高了,顏色鮮明了。

這種設定在陰天時還不錯,
但在大陽光,光暗差別大,影花花時就發覺唔夠用。
尤其是數碼機處理紅色的動態較弱,
和高反差(contrast)的設定下
光位和紅色很容易過曝,變成一pat pat。

最後,都係學癡叻的方法,
影番standard mode,
跟住調教光暗,反差和顏色飽和度。
發覺D300有較大的寛容度去處理相片。


有些人覺得後制好假,
不過,每一部相機都是已預設一個後製模式,

每一個機種的standard Mode的contrast, saturation也不同。就如D40和D300的standard mode不一樣。Canon也走唔甩。

而Canon/Nikon在相機內預設了不少後製,
- noise reduction
- 鏡頭變型distortion
- 四角邊緣失光
- 紫邊
- d-lighting/shadow

隨著IMAGE processing的能力增強,
往後的相機在後制功能上更強,
對鏡頭的要求也可能減低(e.g. 變形/失光)

我做得最多後製是
- 剪裁
- 拉水平
- 加/減光/補光
- 調教WB

適當後制是去幫你表達照片故事。

#1 賽里木湖上的月亮
原相


後制 (CROP)


#2 上高地
原相


後制 (白平衡WB)


#3 阿爾先溝
原相


後制 (減光/補光)


為了方便後制,我通常影RAW。
在D300影RAW的便利是
1) 調白平衡WB
2) D300可以CAPTURE的細節比相中看到更多,
如果原相OVER/UNDER在1.5級內,
通常推光暗仍可把細節帶出來,
如圖組3&4

#4 東涌油庫
原相 (通常我會DELETE)


後制


如果相機和鏡頭CAPTURE唔到想要內容和色彩,
執相也幫不到多少。
所以構圖和曝光是走不了基本功。

有前輩說影相時已要
思考怎樣晒相,
怎樣去表現灰階或色彩。
我仍然在摸索中。
影相時留意不同鏡頭
解像力,
發色,過度層次和氣氛。
在後制時,
便去保留現場色彩和相片中漸變層次。

最後, 我比較喜歡用
"標準"Mode拍照,
並不是標準Mode有過人之處
而是方便比較同一場景拍攝的方法,
和鏡頭的表現。



<<以上是我個人影相後制經驗,
局限於個人經驗,
沒有對或錯
後制理解也會隨時間改變
歡迎討論,路過也無妨!>>


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

白中有白 【沒有D300的日子 二】



昨天CALL NIKON CS﹐
終於有維修D300的報價單,
掛住跟他們講點樣FAX俾我,
忘記了跟他們說開始維修添,
星期一才算。

          

2008年,其實用開D80的我,
沒有想過買D300,
因為有幾個巧合才跟D300結緣:
1) 看到毒卜友用D300影的蝴蝶相好鬼靚
2) 有個老友生左個女,佢問我DSLR的相得唔得。
我見佢用開NIKON,便平平地讓左D80連AF85/1.8俾佢。
3) Elements 跟 HSBC card有個10%回贈計劃,賣左部舊機,加幾千蚊可以換部新機。
4) 看過Kenrockwell D300 vs D200, He said
"D300 has better color, better highlights, better shadows"
http://www.kenrockwell.com/nikon/d300.htm。

(不過今天重看又覺得幾好笑)

就係咁樣,買左部D300

D300試拍初期,
其實有D失望,
相比D80,D300顏色較灰、少少淤,無咁鮮(SHARP)。
這莫非是CMOS和CCD的分別。
所以初期SET"鮮艷"MODE色彩去影。

          

之後有個星期天跟叻叻去鳳園打蝶,
影完返屋企睇相。
E,張相好似同以前有D不同,
令我留意的不是蝴蝶,
而是蝴蝶停留的白花仔上,
跟D80真的不一樣,

#1 跟叻叻齊齊在鳳園影蝶,隻蝶都幾SHARP



D80影的花瓣通常是只是白色一片,
而D300影的白花瓣卻有紋理。

#2 令我留意的是白花瓣


#3 Crop 左下方花瓣,雖不是中焦位,
花瓣紋理尚算清晰,白色有光暗。


就是這次影蝶中看到白花,
領略到D300一個很重要Feature

白色是可以有層次,
怪不得以前的前輩會說看相看鏡頭要
黑中有黑,
白中有白。

原來黑白分明不是黑和白的對比,
是黑跟黑、白跟白比。
(黑跟白比,其實是2樣野,真係點比)

這個開始也影響我往後拍照和後製的態度。
就是盡量保留光暗位Detail。
這也是引發我選擇用低反差鏡頭拍照的原因。

不過用D300仍要克服色彩較D80淡的問題。
這個問題,以後再談。